我(王绪明)每天都会无数字的问自己:创立“49人”股东“出口汽车”的当下与未来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对新车暨二手车出口行业或自己有什么价值?特别是出口汽车的终极形态或常态会是什么样?
一年来,面对以上“问题”,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对“49人”股东“有利或负责”;一是让“49人”股东主体“自身能盈利”而并非不断找投资人和讲故事。
出口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在“买方市场”和“理性消费区间”的双重加持,若不能让客户获得比较优势或信任,你所有做的一切都只能是为别人成交或成功做试错和市场培育。
面对每一天来自各地出口汽车商的“亏损解散”(包括已经加入“49人”股东,只要报告给我说他们亏钱而自身即便选择已经“加入”,但仍然按照自己方法“出口汽车”的,我统一回复的结论是“请您退出”!因为加入“49人”股东,对你毫无价值!你也对“49人”股东主体毫无价值!),大概率都与“贪大求全”和“政策有关”,具体简述如下:
1、一上来,就要模仿多数国有出口汽车企业“部门齐全,人员众多”。殊不知,人家的目的是解决特权阶层“家眷”顺便看能不能“赚钱”,花的是“全民所有的钱”(包括银行贷款),而你是有限的“真经白银”,若没能产生效益,当然是亏损解散。
这一切,都还是没有理解“少就是多”的铁律,不怕人少、钱少、资源少(车源或客户),只要充分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做专做精,找准一个突破点,或胜过大多数人。这样的案例,我整理了不下100多个,非常鲜活,准备3月27-29“走进川渝”分享给大家。
2、与政策集中相关的有两方面:(1)制度成本,这个不再赘述;(2)就是“退税”和“补贴”。多数出口汽车都主动把“退税”提前让利给客户,并把“补贴”当成了“应收”,而最终“退税”迟迟不能到账,补贴也遥遥无期。最终也因此断了资金,也失去信心而解散。
“说真话”往往会收到“惩罚”,吹捧忽悠人通常比较受欢迎,在无真相、无共识的当下,若都交给时间的话,怕是对你我都不利,因为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