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中国出口汽车贸易商同样不可能回避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周期、逆全球化,以及存量减少(经济下行,需求变弱)、人口减少与老龄化、劳动力及生产成本增加,还有新技术(AI等)的研发与应用,也会出现一些新的产业机构改变,现有企业必然要出现一些“多极化”。
基于以上情况,中国出口汽车贸易商务必要考虑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及时做出具体调整(主要是针对低成本优势减少、全球化商品自由流通受阻与需求减弱),需要适合自身的“产品”与“渠道”,来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为此,我(王绪明)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批评参考:
1、出口汽车贸易商本身这个行业特征就是“趋利避害”且很难拥有自己“品牌”和“定价”能力的“中间商”,完全依靠“信息不对称”与“区域化差异”来“赚差价”的,企业的不确定性贯穿始终。因此,出口汽车贸易商只能在局部或短期内有一些生存的机会,很难坚持长期主义或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2、出口汽车贸易商针对当下市场及自身特性,最可能最有效的调整当属“减负”(减少不产生效益或不创收的岗位与人员、减少办公经费开支、减少“买了再卖”的库存式销售、减少不确定性的回报投资等)和“合作”(把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选择与有优势的合作、把雇佣变为合作),让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出口汽车中“变小或变少”,生存就可能有机会。
3、出口汽车贸易商其本身行为是属于“服务”,但扛下了所有的责任和风险之后,也概率很低的能依靠自身成为出口汽车服务性品牌或平台。对此,出口汽车贸易商是否有机会成为“出口汽车品牌或平台”的“一部分”呢?这可能是更多希望在出口汽车业务中坚持长期主义者要深思并做出抉择的,也因此有可能获得存续。
“49人”股东“出口汽车”主体西安平行出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能在成立一年能全部财务支出仅“26.7万元”的总成本优势,并能完成“49人”股东的招募工作,完全是市场化的“自由与机制”,让更多贸易商有机会成为“出口汽车品牌或平台”的“一部分”,减少出口汽车的成本和增加客户的信任,并成功的获得了“多主流品牌”的出口授权,还建立了出口汽车公共服务体系,还让“复制”“49人”股东主体,成为了可能。
2025年2月21日,我们在上海举办出口汽车多项目合作洽谈会和出口汽车培训班,其目的已经非常明确,就是把更多“车源、服务、保障”分享给更多加入进来的“出口汽车贸易商”,让以最少得试错成本,获得看得见的比较优势,出口汽车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以上活动已经准备就绪,就等你抉择,我(王绪明)会在“大会”上给大家详细分享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