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完成了对陕西出口汽车“大军”的“走访”,得出的结论是普遍比较迷茫,尤其是对向西出口堪忧,“自觉有量的”基本都被“困在原地”,为什么呢?
原因还是都在“蛙跳”。各种腾挪之后,把别人的“库存变成了自己库存”,亏钱也没人要的时候,多半已经乱了阵脚,就越发变得“蛙跳”而走不出这个“坑”。对于这种“蛙跳”式出口汽车,我(王绪明)在2年前就“奔走相告”,但谁又能听得进去呢?其原因都是被忽悠了成了“墙则是门”。面对如此局面,喜欢“喊口号”都集体失声了?他们为何不能来排忧解难呢?原因是他们只能“锦上添花”,而确实不能“雪中送炭”,更对迷茫“避而不谈”。
对于“中小出口汽车贸易商”如何才能走出“迷茫”呢?
第一要务,就是要果断砍掉一切不产生效益的负担,从节省成本做起,也就是及时止损,这样才有继续的可能。
第二要务,重塑“比较优势”,这个太重要且紧迫。
第三要务,找“靠谱”的企业合作,刻不容缓,因为中小出口汽车企业是不可能走出“品牌”和让客户相信的“样子”,一味地依靠“让利”来讨好用户,最终也是“肉包子打狗”。
基于以上普遍迷茫的出口汽车企业,“49人”股东出口汽车主体任重而道远,除了做对的事,还要将对的事作对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在2月21日上海出口汽车项目合作大会上发布《关于“49人”股东在上海等地筹建主体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并引发普遍关注)。机会就在眼前,是选择还是绕过,都只能留给自己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