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月初八)晚,一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老板突然发信息给我,说他们公司解散了,说有几个比较好的客户要转介绍给我(王绪明)。收到消息后,我非常遗憾的问了一些具体情况,并把我给出的建议也顺便分享给大家。
这家公司的情况可能是中国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30%-50%的相似性,是由原来做外贸的+国内做汽车+临时人员组建起来的10人左右公司,也是在2024年3月1日后完成备案,开始从事二手车出口的企业。
大概情况如下:主要投资人由“外贸人+国内汽车销售”各出资100万元,租赁了150平方米办公室(每月房租1万元),公司有10人(日常开支8-10万元/月),建独立站和网络投流一次性支出30多万,出国参展和拜见客户全年支出26万。以上全年支持合计:170多万。全年销售金额不到500万元,年终总亏损150万元,投资款最终结余50万元(各自拿回25万)后春节前“就地解散”。
以上情况大家看看是不是真实的让更多二手车出口企业都觉得“可怕”,怀揣创业梦想最终不到一年就心灰意冷。据了解,此类情况是较为普遍的,为此,我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1、“团队”可以解散、公司可以注销、办公室可以不租,当然更不需要再找投资人或合伙人等,都不能放弃出口二手车,因为沉没成本太高了,放弃了太可惜,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二手车出口还将会较长时间维持在“初级阶段”,二手车出口企业均处在一个水准或起跑线,谁将成为谁的“垫脚石”,还真不一定。
2、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个人是否可以从事二手车出口?一个人能否通过二手车出口活下来?过去一年中的得失在哪里?把以上问题搞清楚,自然就能重新定位或做出抉择。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到这个结果了,通过与我交流后,他没有把客户转介绍给我,他也没有选择放弃。他选择与“出口汽车.梦工场”合作是他做出第一步,第二步其实他也已经有明确目标了(希望加入“49”人,但我建议他先走出“第一步”再说)。
面对逆全球化的当下与未来,“49人”股东“出口汽车”主体西安平行出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平行出口集团)在汲取一年来的“力量与探索”,对更为不确定的2025作出了市场细分与产业链布局,形成了“编队”和开放式“出口汽车项目”合作,确定在2025年2月21日在上海举办“十项目合作洽谈会”和“出口汽车培训会”上会重点分析中国新车暨二手车出口合作内容,目前确认报名企业200多家近260人参会(2025年2月5日-15日开放有限报名,需要报名的请致电400-0029-400),希望与出口汽车“全要素”形成“共识”,达成“分工、合作、集群”,一起来冲破这个“不进则退”的国际市场。